鸡西市委统战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创新实践“统战+N”宣教载体,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工作走深走实,引导各族群众齐心协力促团结,凝心聚力谋发展,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一、聚焦思想引领、“内涵丰富”有深度
高标准组建鸡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宣讲团队,申报理论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研究》被纳入省级项目库,紧扣新时代民族工作重点,汇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件,制定《鸡西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方案》,推行“菜单式”学习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举办统战工作业务大讲堂等各类教育培训4次,通过会议研讨、开展宣讲、专班培训等形式,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
二、聚焦领域拓展、“形式多样”有广度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主题党日、民族节庆、职技培训、文化惠民等相结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宣教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全覆盖。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面向机关、社区、企业、宗教场所等领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干部培训11场、1700余人次,各县(市)区各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50余次。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累计开展各类主题宣讲47场次、演讲比赛9场、书画、摄影展3场、知识竞赛4场,成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暨东三省少数民族文艺演出,全市各族群众2000余人观赏体验,增加多民族群众间的沟通和联系,全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聚焦阵地建设、“凝心聚力”有热度
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N”进活动为载体,成功打造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11个,“六共”互嵌式典型社区9个,突出鸡西市图书馆、博物馆、开发北大荒纪念馆等实践基地“观摩、体验、教育”三大功能,重点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开展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课程,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增强爱党爱国情怀。投资200余万元建成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首家市(地)级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红石榴”公园,占地面积4千余平方米,设置红石榴大型铁艺雕塑及民族团结标识标语30余处,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各族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