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市动态

鸡西市滴道区:“邻里家”平台三维融合构建互嵌式环境

日期:2025-10-15 14:22 来源:鸡西市 访问量:
【字体:

近年来,鸡西市滴道区以打造“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标准化社区为目标,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为指引,创新打造“邻里家”服务平台,该平台以语言相通为切入点,融合文化共享与社区共治,有效破解沟通壁垒,显著提升居民参与度与归属感。

位于滴道区的电厂社区脱胎于大型国有企业转制,涵盖回族、蒙古族、满族等,交织着原企业职工动迁户、城市平房区改造回迁户及周边农村迁入户三类群体。面对企业转制遗留问题与多民族混居带来的语言隔阂、文化差异及社区认同弱化等挑战,社区围绕“六共”理念,确立“语言破冰—文化搭桥—治理融合”的递进式策略,倾力打造“邻里家”综合服务中心。自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社区纠纷率下降40%,跨民族邻里互助小组覆盖率达85%,成功构建了深度互嵌、和谐共生的社区环境。

国家通用语言普及——“邻里课堂”打通心灵通道。组织网格员入户调研精准摸排,建立320名少数民族居民语言能力动态档案(分基础、初级、中级),锁定重点人群80人。开设“书法班”、“生活会话班”、“就业技能提升班”,针对就医问诊、社区办事流程、安全用电常识、简单求职对话,课程内容高度场景化。推行“1+1”结对帮扶伙伴计划,动员35名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与学习困难者结成固定对子,提供日常辅导与实践机会。项目实施18个月,累计开课420课时,参与居民突破1000人次。80名重点对象中,68人(85%)实现基本日常沟通无障碍,7人成功通过本地服务业岗前语言测试上岗就业。社区通知知晓率由65%提升至95%。

文化共享互鉴——“共享空间”编织情感纽带。改造闲置仓库,建成集“民族文化展示角”、“社区书屋”、“多功能活动室”于一体的“共享空间”。挖掘社区能人,开设蒙古族刺绣、回族面点制作、满族剪纸等非遗小课堂12期,吸引各族居民共同参与,在学习互动中消解陌生感。精心策划“社区邻里节”、“我们的节日”系列节日共融活动。组织居民(含少数民族长者)讲述“老厂故事”、“家乡记忆”,强化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共享空间年均接待居民超1000人次,开展“好邻居”“邻里帮帮团”跨民族邻里互助小组,服务居民1200人次。

社区协同共治——“议事圆桌”激活内生动力。创立“网格家话议事会”,成员按比例涵盖各族居民代表、党员、网格员、物业代表共25人,其中少数民族代表6名。制定《议事规则》,确保话语权平等。聚焦“小区路灯少,晚归不安全”等各族居民共同关切的身边事,议事会组织实地勘察、多方协调,一个月内加装路灯5盏,惠及全网格;针对“广场舞扰民”矛盾,议事会促成各舞蹈队协商划定时段、区域并签订公约。社区年均有效协商解决公共议题30余项,居民满意度达92%。少数民族居民在社区各类组织(文体团队、志愿者队伍等)中的任职比例从8%提升至35%。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20%。

责任编辑:王艳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