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融的导向贯穿民族工作始终,坚持社会共融、文化共融、发展共融,把“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政治忠诚体现在具体工作中,推动边疆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社会共融,构建和谐共进生活圈
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不断改进民族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将各民族融在日常、融在生活。打造“边疆儿女心向党、雪城处处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创新实施特色鲜明、群众有感的“一县一品”矩阵,绥芬河百年口岸石榴红“红色引擎强基固边示范带”,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突出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筑牢边境地区党员群众的稳边固边思想根基。宁安市渤海国—镜泊湖旅游促三交产业带,媒体沙盘动态还原都城格局,沉浸式纪录片重现民族交融场景,在文物光影中触摸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脉络,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深入推进“六共”互嵌式社区建设,广泛推广“红石榴党建联盟”经验做法,12个社区获评全省“六共”互嵌式示范社区,西安区《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雪城”常开长盛》的经验做法,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国家民委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典型案例集。
二、文化共融,构建情感相聚连心桥
着力形成各民族命运与共、和睦亲密、互存不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动力,以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每年组织开展各民族共同参与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主题演讲等各类活动100余场次,春节期间举办迎新春文艺联欢晚会,常态化举办民俗嘉年华、社区艺术节、千人拌饭大型文艺活动,各族群众齐聚一堂,共同沉浸在充满喜庆与团结友爱的盛会之中,全方位展现新时代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谐幸福生活,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更多文化活力。打造“三镇一街一广场”文化交流阵地。西安区中兴村“石榴籽小镇”、宁安市明星村“共同体小镇”、东宁市三岔口镇“兴边富民小镇”、城区长安街“金达莱风情街”和“一家亲”广场开展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毽球、广场舞等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项目,营造浓厚的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发展共融,构建各民族共同富裕产业链
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入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成功承办“民营企业进边疆·龙江行”活动,签约落地项目45个、签约金额180.36亿元。其中,广东北一半导体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的晶圆工厂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填补我省在功率半导体晶圆制造产业的空白。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指导多民族聚居村建成木耳菌深加工、沙棘深加工、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项目,东宁三岔口村分布式光伏,让村集体享受“阳光收益”;西安区中兴村稻田观光小火车年度最高收益率达10%,凭借独特的稻田观光体验,迅速成为城郊热门“打卡”景点,有效提升了中兴村的旅游知名度与影响力。实施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工程。开展民族手工业扩大存量、做优增量行动,以唐满格格旗袍、靺鞨绣、满绣等民族手工业企业从“深闺”走向世界,在俄罗斯、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或销售,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培养绣娘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