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关怀版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市动态

黑河市爱辉区非遗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日期:2025-05-18 14:32 来源:黑河 访问量:
【字体:

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深化文旅融合、强化创新赋能等方式,有力推动形成“非遗搭台、民族唱戏、发展共赢”的生动局面。

传承历史文脉,增强非遗影响力。以“增意识、重培育、注传承、促发展”为探索路径,着力提升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感、认同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构建以“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精准维新非遗数据、竭力培育非遗传承体系”为三角框架的传统文化保护新模式,激活内在需求,建立非遗人才信息库,完善70名非遗传承人档案构建。逐年突破非遗名录申报数据,桦树皮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入选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9个,区级项目20个,国家级非遗旅游景区、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省级鄂伦春族狍皮传承基地、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各1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2人,其中少数民族40余人占54%。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根脉,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搭建交流平台,焕发非遗生命力。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媒介,注重打造跨民族文化交流品牌,通过“展示+体验+互动”形式,有力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制作推出“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在各级主流媒体平台发布信息105条。省级项目满族民间剪纸传承人的“五牛送祝福·剪纸贺新春”新闻链接被新华社视点微博、新华社客户端等中省媒体关注报道。探索“非遗+”新发展模式,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非遗项目多次亮相中俄边境城市展览、深圳文博会、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共有15个非遗项目、万余件产品参加展示。成功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非遗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研讨会和传承人技能培训班。开展非遗进旅游景区、历史文化乡镇、村屯社区单位、大中小校园,以非遗产品展销和非遗体验的形式,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形成“流动的民族交流风景线”。

强化创新赋能,提升非遗传播力。积极探索“文化保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夯实非遗传承人才之基,探索非遗技术创意之奇,坚持不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往”与“今来”的双向奔赴工作。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制作技艺培训班,强化师带徒传承技艺,培养出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传承人70人,师带徒100余人,逐步形成非遗保护和传承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活化”非遗文化传承,打造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交流之家,构建“非遗+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的新型发展模式,举办非遗直播节3场次,运用数字化手段赋予桦树皮制作、剪纸、哈尼卡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强大的表现力,将“观看”提升为“体验”,将“直播”转化为“变现”,累计观看人数近6万人次,完成订单156个,现场交易额4.5万元,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责任编辑:于子莹

【打印本文】 【关闭】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